-
2019-01-14 10:15 - 来源: 东安县教育局
- 发布机构:东安县教育局
- 【字体: 】
东安县教育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决议》,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六大战役”动员会精神及《东安县脱贫攻坚战役三年工作计划》的安排部署,结合教育实际,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贫困乡村和薄弱学校及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等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确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户户有帮扶”,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
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逐步对我县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子女免收学前教育保教费。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合理布局贫困乡村教学点,优先加强贫困乡村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到2019年底,贫困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加强贫困乡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贫困乡村教师津贴标准,力争达到与国家片区县补助标准一致。在职称评聘、培训培养、评优评先等方面,按一定比例优先安排贫困乡村教师。实施城区优秀教师到贫困乡村学校支教计划,改善贫困乡村师资力量。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平台,对各阶段教育的贫困学生建档立卡,全程跟踪,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公示。在政府给予就学补助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援助,不让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困而失学,特别是对当年考取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贷款,给予短期补贴和实施雨露计划助学。着力加强贫困家庭学生技术技能教育,大力动员“两后生”群体接受职业教育。
——2018年,建设标准化幼儿园6所,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6所,改扩建高中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7%,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66人以上超大班额。
——2019年,建设标准化幼儿园6所,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6所,新建高中1所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基本消除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
——2020年,建设标准化幼儿园6所,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6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义务教育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标准班额。
三、主要措施
(一)优先实施贫困乡村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教育工程三年攻坚
县教育局根据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对贫困乡村学校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工程三年攻坚。全力推进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乡村公办幼儿园半径全覆盖,全面实现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达到85%的目标。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实施“四改三化”和改薄工程,重点加大贫困乡村学校建设力度,做到合理布局,项目优先安排,进一步完善各类设施设备,切实改善师生吃、住、行条件,让师生得到更多关爱,努力营造教师安心教书、学生静心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优先加强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提升三年攻坚
1.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一是坚持党的政治建设首位地位。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充分认识中国教育辉煌成就,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二是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弘扬高尚师德,以榜样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加强典型宣传引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大力开展“讲规矩、改作风,树形象、强队伍”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出一批展现教师新时代风貌的先进典型和模范。对教育领域涌现出的典型进行分层次、成系列的宣传,讲好师德故事、弘扬高尚精神,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生动实践。重塑教师关爱之心,努力培养好每一名孩子。
2.着力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队伍专业素质。一是补足配优教师。每年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招聘、外调等方式,及时补足所需专业教师,并优先满足贫困乡村教师需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师资配置均衡。二是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配强配优贫困乡村学校行政领导班子,通过校长竞聘,选拔一批优秀人才担任贫困乡村学校校长,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盘活教师队伍资源。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和“学历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城乡教师研训联动,优先选派贫困乡村教师赴省外参加培训和县内挂职交流,比例不低于15%,实现贫困乡村教师全员轮训。同时,积极鼓励教师提升学历水平。四是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着力提高贫困乡村教师津贴标准,争取达到与国家贫困片区县补助标准一致。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生活补助、评优晋职等倾斜政策,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福利待遇,确保下得去、留得住、发展好。
(三)优先提升深度贫困乡村办学水平,实施质量提升三年攻坚
1.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学校间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文化共建、质量共进、研训联动、项目合作、捆绑考核等“八大行动”,促进城乡学校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2.深化课程改革。促进贫困乡村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让举办艺术节、学生运动会、学生演讲大赛、学科竞赛等活动常态化、规范化。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教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向善、尚美的良好品格。提高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在贫困乡村学校招生比例,让更多贫困乡村孩子享受优质高中教育。
(四)优先保障贫困家庭孩子入学就读,实施精准资助三年攻坚
继续加大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对于贫困家庭学生要给予更多关爱。全面排查建档立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建立学生台账,以乡镇为单位,确保贫困乡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能得到资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不漏一人,做到应助尽助。加大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力度,继续提高我县困难学生资助面。各级各类学校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开设“绿色通道”,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障碍入学就读。建立贫困学生资助平台,对各阶段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全程跟踪。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公示,在政府给予就学补助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进行援助,不让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因贫困而失学,特别是对当年考取普通高等学校(含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贷款,给予短期补贴和实施雨露计划助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学生身上。
(五)优先开展贫困家庭技能技术培训,实施劳动就业三年攻坚
大力开展贫困生学历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加大对“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今后产生的“两后生”全部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或接受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极度贫困家庭学生职业教育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在县职业中专开设精准脱贫班,面向贫困乡村学生进行招生。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要把教育扶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履行教育发展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措施,扎实推进。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当好扶贫工作的宣传者、参与者、践行者,要成为所有干部职工应有的担当。
(二)保障经费落实
力促县财政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教育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加大贫困乡村教育扶贫投入。加强教育扶贫项目与资金的管理,切实把教育脱贫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优先保障,资金安排向深度贫困乡村倾斜。定期不定期开展审计监督和检查,坚决依法依规查处挤占、拖欠、挪用、截留教育专项资金等行为。
(三)强化部门联动
通过部门联动,结合实际为教育扶贫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对深度贫困乡村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发改委、财政、国土、住建、扶贫、民政等部门,在各个项目安排上优先向深度贫困乡村倾斜,在项目规划、申报、评审、审批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采取多种形式对贫困乡村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四)强化督导考核
将所有教育工程项目纳入全县基础教育工程三年攻坚内容,实施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逐项落实。建立督导考核制度,每年对各乡镇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建议县委、县政府给予通报批评或问责处理。
(五)加强宣传工作
加大对全县教育扶贫攻坚工作的宣传力度,特别是抓好各项教育惠民、富民政策的宣传,引导贫困乡村孩子增强就学意识和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心。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扶贫工作,为我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