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5-23 17:26 - 来源: 本站原创
- 发布机构:
- 【字体: 】
广利桥位于距东安县城20公里的紫水河上,属紫溪镇花桥村。清乾隆38年(1773)修建,光绪二十年(1876)重修。1983年2月将广利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广利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省文物局拨款壹万伍千元对广利桥进行了维修;1991年东安县人民政府现场办公会议纪要进一步确定了保护范围,成立了保护小组,并确定专人管理;1992年省文物局拨款叁万元对桥基、桥身、梁枋等部位进行了维修;2001年11月县文化局自筹资金陆仟元对广利桥进行了抢救性维修;2002年东安县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切实加强广利桥保护”的通知。
广利桥相传为本地文氏兄弟石昌、石宝所建,文氏兄弟财势盛大,把方圆数十里的土地据为己有。他们曾先后在紫水河上建桥三座,独广利桥最美、最好、最奇。取名广利桥,意蕴“广济众人,万民称便”之意。
广利桥环境优美,西面是塘夫村座落在田园之中,东面是塘夫小镇,公路直通县城和大庙口森林公园,南北两面是紫水河,清清的河水从桥下流过,两岸秀木扶疏,春风杨柳,桃李花香。星朗月明之夜,两岸百姓齐聚桥上,或聚会议事,或纳凉休息,莫不心旷神怡。
广利桥桥墩三拱,拱高6米,两端用青石砌成,拱脚落水处收分薄至0.33米,迎水处做成突出的尖钩状,有如“金鸡脚”。桥面过道处填以黄土,人称“豆腐腰”,故有“金鸡脚、豆腐腰,莫把石板垫路腰”之称,发挥了减轻洪水冲击强度,减轻桥身承载负荷作用。历二百三十余年而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筑桥技术的高超和神奇。
广利桥全用青石砌成,全长36.8米,桥高7米,桥宽4.5米,自东沿17级石阶拾级而上,只见石阶中壤嵌的九只石刻金蟾呼之欲出,素称“九只金蟾”。桥上有重檐小青瓦长廊,共四柱三间17个穿斗式柱粱结构,号称“76根柱头”,三架粱作成云状,中间为走廊,外檐设防护栏杆,柱头间置木凳供人小憩。长廊中部有阁亭,歇山顶,三重檐,木廊屋面盖小青瓦,两端是三重檐的牌楼式阁亭,平面呈八角形状,正脊和翼角上置神像、麒麟、鳖鱼等泥塑,檐下有拱,布局疏朗匀称,檐枋上绘有鱼状花纹,结构严谨,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点。
广利桥基本上与侗族风雨桥类似,所不同的是侗族风雨桥采用木墩或石墩,桥面用杉木建造。而广利桥却是在石拱桥上面建重檐长廊和阁亭,结构更为坚实,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东安地方文化和湘西侗族文化,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其“金鸡脚、豆腐腰”的营造技法更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完美体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